精彩小说尽在看书文学网!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佛 > 第19章 四谛之灭谛、道谛

第19章 四谛之灭谛、道谛

李馥旻2020-08-21 17:46:13

佛陀概括的四圣谛的真理,其实说的就是“苦的普遍存在、苦的原因、苦的消灭与灭苦的方法”。有人说:“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人世间的因果循环可以阐述为苦谛和集谛,也就是说,痛苦的根源是痛苦普遍存在的原因;悟道的因果就是灭谛和道谛阐述的内容,也就是说,六根清净的修行是消灭痛苦最好的办法。反过来,苦难的普遍存在,追根究底是贪欲、嗔恨、愚痴蒙蔽双眼的结果,只要通过修行的方式摆脱苦恼,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释迦牟尼指出痛苦是人生的本质,而痛苦虽然普遍存在,却是可以被消灭的。这就是灭谛。灭谛的梵语就是涅槃,佛教常说涅槃成佛,就是熄灭“三毒火”——贪、嗔、痴。

佛教宗派众多,却几乎只有一个追求,就是涅槃。佛教认为,涅槃是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人修行一生,不外乎断了贪嗔痴的根源,得到永生永世的解脱。涅槃之人被视为修成正果,成为人世间最无忧无虑的人,不再受到任何烦恼和束缚。这样的人,“能以最纯净的心情欣赏与享受一切,而不掺杂丝毫自我的成分在内,只有清净、温柔,充满了博爱、慈悲、和善、同情、了解与宽容”。

印度佛教经典《瑜伽师地论》记载弥勒菩萨对灭谛的理解。弥勒菩萨说,灭谛“略有二种;一烦恼灭故,二依灭故。烦恼灭故,得有余依灭谛;依灭故,得无余依灭谛”。也就是说,弥勒菩萨把灭谛,或者说涅槃分为两种,一种是有余涅槃,就是烦恼尽断而尚有肉身的寄托;另一种是无余涅槃,就是烦恼断尽且肉身幻灭,只留下佛心于世间。有余涅槃可以在人世间度化众生,无余涅槃进入无声无息的境界,更能永无止息地为众生造福。

究竟要如何才能得到涅槃盘呢?佛陀进一步提出道谛。道谛,在梵文里指的是道路或者是方法。释迦牟尼借道路之义来告诉世人涅槃的方法,就是修道、修行。

原始佛教所指的道谛就是八正道。佛陀深感人世间有两种极致的感受,一种是为了满足感官的快乐,这种单纯追求短暂欢愉的感受,是最为平庸的凡夫之道,佛陀认为要远离;另一种是以艰苦的修行为快乐,这种自愚自乐式的行为让身体遭到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也是不值得提倡的。佛陀曾经经历过这两种极致的感受,所以悟得修行的方法不是这两者,而应该是一种以宁静安然,明心见性为追求的中观之道。这就是佛陀所认为的脱离苦海的方法。

佛陀三次演说四谛的绝妙,也是为了度化众人不要沉迷,不要在苦难中哀声挣扎,不要在苦海里随波逐流,而是要抱着一种“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的态度去修为,主导自己的人生。

小说《极简佛》 第19章 四谛之灭谛、道谛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忘却红尘的释迦王子 第2章 苦行成佛的释迦牟尼 第3章 星火燎原的印度佛教 第4章 东亚主流的北传佛教 第5章 与国兴衰的南传佛教 第6章 入乡随俗的汉传佛教 第7章 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 第8章 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 第9章 神秘古老的小乘佛教 第10章 开枝散叶的汉地八宗 第11章 藏传佛教的五大宗派 第12章 不立文字的中国禅宗 第13章 汉传佛教精髓:大藏经 第14章 大乘经典:《金刚经》 第15章 佛教入门:《四十二章经》 第16章 佛法根本:缘起论 第17章 佛法的审判者:三法印 第18章 四谛之苦谛、集谛 第19章 四谛之灭谛、道谛 第20章 佛教“五行”:五蕴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