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看书文学网!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极简佛 > 第17章 佛法的审判者:三法印

第17章 佛法的审判者:三法印

李馥旻2020-08-21 17:46:13

“三法印”指的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被认为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也就是说,佛家所说的一切法门,如果跟三法印一致,那就是正确的;如果与三法印相违背,就一定是错误的。即便是佛陀自己说的,只要与三法印不一致,就都是谬误;换而言之,就算是一个普通的比丘说的,只要与三法印契合,就可以被当作金科玉律。简而言之,三法印就是真理,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永恒的真理。

既然如此,三法印究竟说的是什么?为何有这样的权威?

所谓“诸行无常”,指“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着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不但有情世间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自然界的时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的更替不已。”人世间变幻无常,日新月异,这是宇宙演变普遍的规律,也是佛家的真理。

“无常”从时间的角度来概括万物,而“无我”则从空间的角度衡量世间。“诸行无我”的“我”,是与独立和不变相对的联系和变化。万事万物,包括“我”,都是彼此联系彼此依靠,因缘际会,才成就此时此刻的“我”。如果没有因,就没有果,没有此情此景。假设事物是独立存在,无所依靠的,那佛教就不称之为佛教。因为有了事物的因缘,才有佛教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因此,佛教试图将众生引入“众生平等”的博大世界观里,并告诫世人,不要自以为是,而应该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空气、水和食物,如果没有这些无生命的事物,人就不可能存在。把“我”融入宇宙中,化为宇宙的小沙粒,使“我”拥有了宇宙宏大的生命体。

“涅槃寂静”,就是消除世间一切爱恨嗔痴,让身心回归平静,涅槃重生,得到永恒的安宁和快乐。“涅槃”是佛教创造的意境。佛***认为,涅槃就是“清凉寂静,烦恼不现,众苦永寂”。这也是每个佛***的最终追求——成佛。

佛陀在成道之时曾经说过:“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显现。”众生平等,本来众生都可以成佛,可是因为执著的欲念让众生被烦恼苦痛所纠缠,最终众生只能在生死报应中循环往复,得不到涅槃。所以,佛陀才会提出“三法印”,目的是让众生从中得到启发,破除“我执”的纠缠,脱离苦海。

佛教经典《百喻经》曾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口干舌燥,于是跑来河边取水。可是,当他看到奔流不止的江河时,却心烦意乱,他想:江河里的水如此之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要如何将水取完?于是,他决定不喝水,任由自己口干舌燥。最后,他渴死在河边,临死前还在懊恼: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水?

这个人不是死于口渴无水可饮,而是死于自己的偏执。太过执著于事物的表象,误把现象当作是本质。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思考,永远都得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这就是佛陀想要世人改正过来的。放下“我执”,抛弃偏执的个人臆断,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追根溯源,顺应而为,才能获得智慧,还原事物的本质。

同样的,对于“三法印”,也应放下偏执的考究,顺着佛陀的指导修行。这样一来,人们才能从中获得佛的智慧,并化为己用,成为自己的智慧,用智慧指导将来。

小说《极简佛》 第17章 佛法的审判者:三法印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忘却红尘的释迦王子 第2章 苦行成佛的释迦牟尼 第3章 星火燎原的印度佛教 第4章 东亚主流的北传佛教 第5章 与国兴衰的南传佛教 第6章 入乡随俗的汉传佛教 第7章 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 第8章 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教 第9章 神秘古老的小乘佛教 第10章 开枝散叶的汉地八宗 第11章 藏传佛教的五大宗派 第12章 不立文字的中国禅宗 第13章 汉传佛教精髓:大藏经 第14章 大乘经典:《金刚经》 第15章 佛教入门:《四十二章经》 第16章 佛法根本:缘起论 第17章 佛法的审判者:三法印 第18章 四谛之苦谛、集谛 第19章 四谛之灭谛、道谛 第20章 佛教“五行”:五蕴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