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看书文学网!

小说首页 分类书库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首页 > 小说 > 厉害了我的国:不为人知的历史 > 紫禁城里的皇帝在冬天如何取暖

紫禁城里的皇帝在冬天如何取暖

小谷2022-12-14 08:36:08
  在北方人民的千呼万唤之下,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终于全面供暖了,想象着躺在暖气房里醉生梦死的日子,感觉给个皇帝也不换。确实,在没有全球变暖的古代,在没有暖气的皇宫里,冬天如何御寒成了一个让皇帝也发愁的问题,那么紫禁城里面的人是怎么熬过漫长的冬日的呢?
  暖气是个好东西,但除了现代化的电暖气和空调之外,传统的方法大多是通过焚烧煤炭供暖,所以这也导致了一到供暖时节,北方的PM2.5就爆表的情况。用火取暖这是山顶洞人都知道的事,也是一直延续至今行之有效的取暖方式,所以紫禁城里的人更是将火能取暖的妙用发挥到了最大限度。
  在如今的故宫里,大多数游客都会去往养心殿的东暖阁参观,因为这里是历代皇帝在新年是举行开笔仪式的地方,更是慈禧老佛爷垂帘听政的所在。可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暖阁呢?这就是皇宫里取暖的奥妙了。由于古代中国建筑物多为木质,所以经常会在冬天取暖是引起火灾,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建筑群体,紫禁城对火更是畏之如虎。
  但冬天取暖离了火又无法达到目的,所以就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下面修筑地下火道,然后在室外的地炕口内烧火,通过火道将热力传到室内地面,这样做不但散热面积大,热量均匀,而且还没有烟灰污染,类似于今天地暖的功效。但由于要打通宫殿地下部分,施工不便且容易引起建筑下陷,所以只有极少数帝后所在宫殿的局部能享受这种待遇,这也是为什么皇帝的新年要在东暖阁度过的原因了。
  可地下的火道由于局限性太大,所以在如太和殿等高大空旷的殿宇中根本无法使用,因此就采取了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来御寒,那就是烧火盆。火盆这个东西相信北方各地都有,无论是石质的陶土的、还是金属的,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供暖。贵为天子居所的紫禁城,火盆当然也与民间不同,其质地多为奢华的掐丝珐琅,硕大无比,燃烧起来简直是小太阳,所以皇帝每年元旦和冬至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的时候,在宫殿内的四周都会满布这些豪华的火盆。
  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凛冬季节多风且干燥的宫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易燃体。清嘉庆二十四年,皇帝曾经下旨申饬内务府大臣,盖因皇帝在太和殿时,发现地上火盆过多,大风一吹就将盆中的细碎炭火吹落满地,后经侍卫和大臣一齐上脚才算是将这些火星扑灭。随后嘉庆皇帝下令今后只许在太和殿的地平上安放两个火盆,门窗不能大开,而其他如中和殿、保和殿无人看守的火盆嗣后一律撤除,不再陈设,“永著为例”,此言一出就将裁撤火盆的事变成了子孙后代恪守的祖宗家法,嘉庆皇帝为什么会对火盆这么上心呢?
  事情还要从嘉庆在乾隆面前一次“现眼”的经历说起,那是在嘉庆二年,此时的乾隆皇帝已是训政的太上皇了,在十月二十一日晚上,乾清宫突然冒起大火,惶恐不已的侍卫和太监们开始大力扑救,但此时正值寒冬,天干物燥之下风借火势迅速蔓延到了北边的交泰殿,在眼看火舌就要舔舐到坤宁宫屋檐的时候,风向突然转为西北风,坤宁宫这才免去了一劫。事后经过查证,此次大火是因为值班太监在看守火盆时的打了瞌睡,没有将火盆内的炭火盖严,使得火星复燃,熏灼了穿堂的木格,这才引起的一场大火。
  作为皇帝象征的乾清宫被焚,嘉庆皇帝自然面让无光,而太上皇帝苦心收集了五十多年的“天禄琳琅”也在这次大火中尽数损毁,自然更不会给儿子嘉庆皇帝什么好脸色。经过此事后,嘉庆不但一年之内将乾清宫及交泰殿重新修缮完备,另外又重新征集宋版图书,补齐了天禄琳琅,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大火,嘉庆皇帝不胜其烦,所以对冬日取暖的火盆才慎之又慎。
  取暖自然是要用木炭的,平日里宫中用的都是惜薪司提供的红箩炭,这种炭都被裁成长约一尺,直径二三寸的大小,而且质地优良,不会爆出火星,相比普通木炭要安全许多。但用炭过多又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明代宫廷内监刘若愚在他的《酌中志》和《明宫史》中就曾写道:“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至薨夭,良可痛也”。而末代皇帝溥仪也在他的日记中记载过类似事情的发生。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宫中大部分人多是用小巧手炉取暖,而燃料就是将红箩炭进行加工后制作成的香饼兽炭,然后用作熏炉或手炉取暖之用。
  人类取暖的历史几千年来都和火密不可分,就连九五之尊的皇帝对火也是又爱又怕,所以面对这样的难题,紫禁城里的主子们更多的是在自己身体的保暖上大做文章。每到冬季对于有着各色珍贵皮毛的动物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不说像集腋成裘那样的夸张,但大量的紫貂、银鼠、黑狐、猞猁、豹子都会变成主子们身体上的暖帽、端罩、大襟、袖口和披肩等,就连地位较低的宫女和太监也会谋求一张老狼皮或是羊羔皮。
  而皇宫中对于御寒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的《穿戴档》中记载的事情了,胡世杰奉旨问内务府相关人员:“貂尾有多少个,够做端罩不够?”总管马国用、首领张玉随应奏:“貂尾现有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个,不够做一件端罩。”,也就是说三万多只貂的生命都不够为皇帝做一件端罩。虽然穿着端罩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表达,可这背后对毛皮巨大的需求,也足以证明北方的寒冬有多可怕。

小说《厉害了我的国:不为人知的历史》 紫禁城里的皇帝在冬天如何取暖 试读结束。

章节 设置 手机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章节 X

司马迁之妻柳倩娘是什么结局 皇帝也会“敲竹杠” 康熙为何禁止挖人参 宋代人爱养猫 紫禁城里的皇帝在冬天如何取暖 哪个地方盛产进士 武则天到底杀了多少李唐皇族

设置X

保存取消

手机阅读X

手机扫码阅读